南投醫院低劑量電腦斷層 搭配AI判讀揪出肺癌
【記者 李清花 南投報導】
根據衛生福利部資料顯示,112年國人死因統計結果,肺癌持續位居死亡率排行第一位,而且癌症死亡時鐘也快轉了14秒,每9分53秒就有人罹癌死亡。不過肺癌患者的存活率較低,主要是因為早期肺癌症狀不明顯,往往發現時已經是晚期。其實第一期肺癌五年存活率達9成以上,但第四期就降至1成,因此接受篩檢早期發現早期治療,能夠大幅提升存活率,肺部低劑量電腦斷層攝影(Low-Dose Computed Tomography,LDCT)檢查便是揪出早期肺癌的一大利器,衛生福利部南投醫院呼籲民眾多加利用癌症篩檢服務,以利早期發現,降低死亡風險。
南投醫院放射科周連豐主任指出,LDCT以其1.25毫米的切片厚度,能夠檢測到幾毫米大小的微小結節,顯著提高了早期肺癌篩檢的精確度。相比標準劑量的CT掃描,LDCT的輻射劑量大大降低,這對於需要進行頻繁檢查的高危險人群(如長期吸煙者和有肺癌家族史的人群)尤為重要。儘管輻射劑量降低,LDCT的影像品質仍然能夠滿足診斷需求。
而近年人工智慧(AI)技術的不斷發展,AI輔助診斷系統已經開始應用於LDCT影像的分析。AI系統可以自動識別和標記影像中的可疑區域,幫助放射科醫師提高診斷效率和準確性。
南投醫院引進了先進的AI輔助判讀系統,能夠自動分析LDCT影像,識別出微小結節和病變,並且提供精確的診斷建議,為患者提供更及時和準確的診療服務。
為了降低國人癌症死亡率,國健署提供50至74歲具重度吸菸史(累積達30包年以上)或45~74歲具肺癌家族史的民眾每2年免費接受1次LDCT篩檢,讓民眾早期診斷肺癌,儘早接受治療,提升肺癌存活率。
替代治療者潛伏結核感染(LTBI)檢驗與治療照護正式啟動
【記者 高子羚 南投報導】
疾病管制署(下稱疾管署)15日表示,由疾管署莊署長人祥、南投縣政府衛生局陳局長南松、衛生福利部南投醫院洪院長弘昌、衛生福利部草屯療養院藍院長祚鴻,共同啟動「替代治療者潛伏結核感染(LTBI)檢驗與治療前驅計畫」,創全國之先整合公衛、防疫及精神醫療團隊,透過跨域專業合作,為因藥癮接受替代治療民眾提供LTBI檢驗與治療服務。疾管署期待此次合作,以專業與關懷的精神,建立一個可運作與執行的模式,作為未來推廣至全國的典範,增進替代治療者健康,同時保護醫療工作人員免於感染結核菌風險,以及阻斷社區結核菌傳播。
疾管署說明,LTBI是人體感染結核菌尚未發病成結核病的狀態,沒有症狀也還不會傳染。而結核病潛伏期長達終生,研究顯示,LTBI檢驗陽性者接受治療,有高達9成以上的保護力,避免發病成為結核病,因此世界衛生組織(WHO)全球結核病防治策略,強調持續透過治療潛伏結核感染者,才能加速降低結核病發生率。
疾管署指出,我國結核病發生率由2005年的每十萬人口73人(16,472人)逐年下降至2023年的每十萬人口28人(6,584人),為加速達成2035年消除結核目標,自2008年起推動LTBI檢驗與治療計畫,由結核病接觸者優先執行,並自2017年起逐步擴大推動至山地原鄉、長照機構住民與工作人員、矯正機關收容人與工作人員、來自結核病高負擔國家的新住民、以及風險較高的共病族群(包含:愛滋感染者、洗腎病人、慢性阻塞性肺病、免疫不佳者等)。過去幾年執行LTBI治療的經驗,已經看到成效,2023年約有近12,000人接受LTBI治療,有效避免1,100人結核病發病。今年更大步擴展,為因藥癮而接受替代治療者提供LTBI檢驗與治療服務。
藥癮是涉及社會、心理與生理的複雜疾病,影響健康甚鉅。而替代治療是以美沙冬(methadone)等藥品取代濫用藥物,協助藥癮者降低毒品成癮,控制身體依賴性並穩定生活。藥癮者因LTBI檢驗陽性率高且結核病發病風險高,亦為WHO建議執行LTBI檢驗與治療的目標對象,然該族群居住場所常不固定、經濟收入不穩定、健康意識較薄弱等因素,公共衛生及醫療人員不易觸及,傳遞適當的衛生教育資訊、提供檢驗與治療等服務具高度挑戰,需要藉助與藥癮治療專業團隊的合作,以提供更適切的關懷與照護。
莊署長表示,過去在國內發生藥癮愛滋疫情時,衛生福利部南投醫院及衛生福利部草屯療養院也曾積極參與藥癮愛滋減害計畫,為成功控制我國藥癮愛滋疫情付出心力,現在則是為2035年消除結核共同努力,為公衛福祉的付出與支持值得敬佩;同時也特別感謝南投縣衛生局對於此次前驅計畫的大力協助,提供醫院端必要資源及相關教育訓練與教材、協力關懷員服務與個案追蹤管理,共同維護社區健康。疾管署整合公衛及醫療既有量能及資源,推動「替代治療者LTBI檢驗與治療前驅計畫」,期待透過跨院際、跨科別(精神科、成癮科、身心科、胸腔科、感染科、一般科)、跨醫療與公衛的協力合作,提供以病人為中心的醫療照護,降低結核病新案發生率,朝2035年消除結核目標邁進。
6旬婦肢體痠痛又洗腎 中醫雷射針灸改善氣血不足
【記者 劉夢緣 台中報導】
68歲蔡女士因長年勞作常有多處肢體痠痛與腰酸背痛等問題,經常與止痛藥及痠痛藥膏為伍,但改善程度有限,又合併有腎病末期洗腎中,因而至中醫門診求診治療。仁愛長庚合作聯盟醫院中醫科洪怡錂主任診察後判斷其體質為腎陽虛兼併氣血不足,若接受傳統針灸治療恐有暈針的風險,經討論後建議以雷射針灸方式治療,不僅改善局部痠痛,也兼用補腎益氣養血之穴道,同時改善其氣血不足的問題。經3個月治療後,蔡女士精神和體力均有自覺性改善,且減少於血液透析時發生血壓過低的情況。
洪怡錂主任表示,一般傳統針灸是使用毫針刺激穴道,適用於無針灸禁忌症,例如:凝血功能異常、體質虛弱、局部有不明腫塊或皮膚病灶的病患,而病患的體感會有痠、麻、脹、走竄及輕微痛感,醫師可針對穴位運用補瀉手法調控或加強療效,採健保給付方式。
洪怡錂主任說,雷射針灸是使用低能量雷射刺激穴道的新型治療方式,因為屬於非侵入性治療,病患不會感覺疼痛,亦不會發生因穿刺可能發生的局部瘀血或感染等問題,相對而言更加安全。因此,雷射針灸較適合用於兒童、體質虛弱、凝血功能異常、免疫低下、對於針刺有強烈恐懼,以及容易發生暈針等具有針灸禁忌症的病患。目前雷射針灸並未納入健保給付的範圍,故需要自費。
洪怡錂主任指出,傳統針灸已經行之多年,在許多古籍與名老中醫師的經驗傳承中,大多數中醫師對於如何使用毫針以特殊行針手法針對特定穴位進行補瀉較有共識,但是雷射針灸的補瀉作用,目前仍未有定論。
洪怡錂主任強調,雷射針灸與傳統針灸各有優缺點,但雷射針灸不失為另一種替代治療的方式。近年來隨著許多關於雷射針灸的相關研究論文陸續發表,其治療各種疾病之成效越來越被肯定,高雄長庚醫院更設立雷射針灸治療中心,對於各種急慢性疼痛、呼吸系統疾患、消化系統問題、假性近視與減重等,都有不錯的治療效果。
食物過敏好困擾 營養師提供抗敏食材
【記者 范凱榛 南投報導】
常常會聽到生活周邊有人說「我對海鮮過敏」或是「不可以吃雞蛋因為會皮膚癢」等食物過敏的狀況,近日也有媒體報導女藝人郭碧婷居然對白飯過敏。造成民眾出現過敏的食物種類不盡相同,當享用完食物之後,民眾可能會出現身體上的異常症狀,例如皮膚濕疹搔癢、呼吸急促、腸胃不適等過敏反應,不過為什麼會過敏?當食物過敏該怎麼辦?
衛生福利部南投醫院黃淑敏營養師指出,過敏反應是人體本能的反應機制。當外來物入侵體內,人體的免疫系統會啟動防禦機制,消滅入侵物來保護身體安全。但如果人體內的免疫系統無法抵擋或無法辨識外來物入侵體內時,就會導致身體器官產生傷害,產生過敏反應現象。一般會有局部性反應如:濕疹、過敏性鼻炎、氣喘及過敏性腸胃炎。或是全身性反應如:過敏性休克,嚴重或許會有生命危險。
那些食物最容易引起過敏呢?黃淑敏營養師表示,易產生過敏反應的食物如:花生、蝦蟹、牡蠣、核桃及魚類、蛋甚至發酵食品、酒、米飯等。主要是這些食物大多含有組織胺。而組織胺會隨著食物新鮮度下降而逐漸升高。體內組織胺升高會造成皮膚癢、打噴嚏、鼻塞流鼻水等症狀。最好的改善方法就是盡量吃新鮮食物,不確定是否新鮮的食材就不要輕易嘗試。
當急性過敏發作期可由醫師開立抗組織胺藥物處置,但在日常中其實也有營養素可以改善過敏症狀。例如維生素C、維生素E和維生素A/胡蘿蔔素這幾種抗氧化維生素,具有抗發炎及抗過敏的作用。
黃淑敏營養師指出維生素C的食物來源有青椒、花椰菜、高麗菜、蕃茄、橘子、木瓜、蕃石榴、芒果、草莓、葡萄柚等。維生素E食物來源則是深綠色蔬菜、小麥胚芽、植物油等。維生素A在綠色及黃色蔬菜、水果中含有維生素A的前驅物質,稱為胡蘿蔔素(carotene)。其中主要為β-胡蘿蔔素(β-carotene),食物包括:鮮黃及鮮橙色的蔬菜水果以及深綠色的蔬菜等。
當然也可以到醫療院所抽血檢測自己的過敏原,檢查看那些食物是導致過敏的原因,避免食用含有過敏原的食物而引起過敏反應,民眾若出現因飲食後產生過敏症狀時,應儘速就醫。
三伏貼療法 利用夏季陽氣改善冬季疾病體質
【記者 湯文宏 南投報導】
近期天氣轉熱,對於過敏體質的民眾來說,恰好正是進行預防療程的好時機。在中醫理論中,季節變化對人體健康的影響至關重要。尤其在夏季,利用自然界陽氣最旺盛的時候進行特定療法,可以有效改善一些冬季易發疾病的體質。本文將介紹一種傳統且有效的中醫療法—三伏貼,該療法利用夏季特定時期的陽氣,通過敷貼辛溫藥物於特定穴位,以達到調理體質、減輕症狀、增強免疫力和預防疾病的目的。接下來,我們將詳細說明三伏貼的起源、應用時間、適用人群及療程建議,幫助您深入了解這一中醫療法的精髓。
冬病夏治
三伏貼又稱三伏天灸,古代中醫典籍《黃帝內經》提到「冬病夏治」的概念,意思是一些好發於寒冷冬季的疾病,我們在夏季陽氣最盛的時候給予辛溫之藥物來溫補陽氣,結合經絡循行理論將藥膏敷貼於特定穴位上,以達到改善體質、減輕症狀、提高免疫力及預防疾病的效果。
三伏貼時間
「三伏貼」的「三伏」指的是夏季初伏、中伏、末伏的總稱,日期是以黃曆推算,「夏至」後的第三個庚日為初伏,第四個庚日為中伏,「立秋」後第一個庚日為末伏。因為是根據黃曆,故每年國曆的日期會有所不同,舉例今年2024年日期為:初伏國曆7/15~7/24;中伏7/25~8/13;末伏8/14~8/23。假如不小心錯過了三伏天的日期也無需擔心,只要是在國曆七月到八月之間進行治療,每次間隔七到十天貼灸一次,皆可達到相同的療效。
我適合接受「三伏貼」嗎?
「三伏貼」主要針對過敏體質者,如過敏性鼻炎、氣喘、皮膚炎、慢性支氣管炎、容易反覆感冒、腸胃虛寒等。另外孕婦、兩歲以下幼兒、皮膚容易起水泡及蟹足腫體質、敷貼穴位附近有傷口、感冒發燒及喉嚨發炎者為不適合貼灸族群,建議經門診醫師評估後再施行治療。
療程建議
通常建議連續敷貼三次,搭配藥物調理體質,待秋冬季節交替時再調整藥物。貼灸過程中少數人可能會感到皮膚微熱或搔癢感,或是取下藥膏後貼藥處周圍會出現輕微紅潤現象,這些皆屬正常反應,若無特別不適,成人通常可在三十分鐘至四小時後自行除去敷貼藥膏,十二歲以下孩童則需在三十分鐘至兩小時內取下。敷貼灸療膏期間避免吃生冷及太辛辣刺激的食物,如蒜頭、蔥、薑、胡椒或辣椒,也不宜在陽光下過分的曝曬、泡澡或從事激烈的運動或勞動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