樹人國小版畫展開放參觀 還有版畫體驗工作坊等你來玩
【記者 吳致剛 台南報導】
為了活化市政空間及推廣藝術教育,台南市政府秘書處於2月9日起至2月25日,於民治中心一樓大廳展出樹人國小師生的「藝遊未盡·童心無限」版畫展。此次展覽展出共70幅版畫作品,包含學生在澎湖走讀過程中,依循著國內知名版畫家吳鴻滄老師的指導,所創作的版畫作品。作品中不僅展示了學童的想像力與創造力,也傳達了他們對生活及家鄉的真摯情感。
市長黃偉哲表示,本次展覽的作品題材多元,涵蓋了學校生活、澎湖走讀的深刻體驗、課後多元學習社團的成果,及充滿童心的創意發想。每一幅作品均獨具特色,展示了學生在藝術創作上的熱情與天賦,並且讓民眾在休憩之餘,也能享受這場精彩的視覺盛宴。
教育局長鄭新輝指出,教育局長期推動藝術教育,這次展覽不僅呈現了學生的創作成果,也展示了9位教師的藝術作品,彰顯了師生在美感教育方面的協作與創新。樹人國小黃世忠校長表示,此次展覽不僅是學校美感教育努力的成果,也期望透過這個平台,讓更多人欣賞到孩子們的藝術才華。
此外,展覽期間將舉辦兩場版畫體驗工作坊,讓家長與孩子們一起動手體驗版畫創作的樂趣。工作坊將於2月15日分為上午和下午兩場,歡迎民眾報名參加。
展覽資訊:
展覽時間:即日起至2月25日,每週一至週五,上午9點至下午5點。
展覽地點:台南市民治中心一樓大廳。
版畫體驗工作坊:2月15日上午及下午各一場(詳情請洽樹人國小06-6856445轉102葉婉如主任)。
「群英繪-藝術創作展」AI科技VS自然主義於高雄855藝術空間登場
【記者 張和坤 高雄報導】
「群英繪-藝術創作展」策展人吳瓊華教授表示:「群英繪展出作品旨在AI科技和自然主義中藝術上的討論,在集結約一年的時間裡,高雄855藝術空間展現了藝術工作者們如何將傳統與現代、個人與集體的經驗融入作品中。」本次參與研究實驗者,計有:許宗達、邱晴菲、鄭守梅、吳慧蓮、杜麗珠、洪素梅、黃翠玉、陳武雄、劉亭蘭以及吳瓊華等。展出藝術作品豐富多元有雕塑、複合媒材、裝置藝術。
醫生畫家許宗達「串聯」高浮雕銅作品,回溯生命與文明的進化,闡述曾參與80年代的學生運動(野百合學運)與基層醫療實踐的串聯,不忘初心;許宗達目前為美國西南˙德保羅大學聯盟藝術學研究所台灣校友會總會會長,屏東市海豐診所院長、高雄市宏祐診所醫師。中部知名畫家邱晴菲水墨作品「荷塘月色」靈感來自於朱自清散文-荷塘月色,其作品中獨有的女性陰柔,將荷塘裡葉子和花於青霧中籠著輕紗的夢境;邱晴菲為逢甲大學兼任助理教授、中華霧峰林家宮保第國藝術中心總會常務理事、臺灣大千文化藝術研究院執行長等。
集媒體、藝術創作、文創、策展和開創Web 3.0 思維的吳慧蓮藝術家提出:「Web 3.0是基於去中心化和區塊鏈技術的新型網際網路架構,其應用於藝術展覽可以帶來許多創新的可能性」。目前於玄奘大學藝術設計學院攻讀碩士學位,她自2018年起,策展經歷跨足全球四大洲(歐、亞、美、印),參與展覽的知名藝術家近200位;舉辦《環球小金人國際電影節暨國際藝術嘉年華》、《北美國際藝術節》、《守護地球》公益藝術大展、《環球小金人百大名家國際藝術展》等,讓人印象深刻;吳慧蓮老師現任(台灣、印度)世界和平大使、WCECA世界文創產學經貿協會理事長、環球小金主席、E郵報社長等職。本次參展作品「光透十方 萬法一如」探討普世價值始終如一,自然法則就是真、善、美;心靈環保健康你我的身心。
鑽研「台灣檳榔西施」文化議題及藝術創作近三十年的吳瓊華博士,現任美國德保羅大學德華藝術學研究所教授/所長,本次展出裝置藝術「檳榔西施訪談文件展-1」吳教授曾任高雄市立美術館典藏委員。歷任高雄市美展、大墩美展、南瀛美展…等評審委員。檳榔西施系列主題創作曾榮獲《2024美國藝術獎》立體派第二名、2023法國圓圈藝術基金會藝術卓越獎。
鄭守梅老師為資深畫家,1999年台灣女性現代藝術協會創始會員之一,前高雄市立社教館美術教師,2014年於高雄郵局退休。近作「伊甸園系列」闡揚神愛世人甚至賜下獨生子耶穌基督,為拯救世而捨命的大愛精神;鄭守梅畫家於傳統水墨中開創新局,甚為經典。本次展出「驛站」和「荷趣」在力與美表現上皆有其獨到之處。畫家杜麗珠老師畢業於屏東師專,擔任國小教師任教31年退休,培植學生無數外最大的善舉是長期為乳癌病友服務與照顧身心靈健康而努力,她更是高雄市雙峰關懷協會創會理事長,擁有美國國際「藝術治療師」專業證書,擅長水墨、複合媒材,長期受邀國內外參展努力畫出屬於她的堅毅人生。
洪素梅老師就讀初中時曾榮獲全國合唱團第一名,是高音部花腔,婚後參與教會聖歌隊為主服侍;是一位虔誠的基督徒。「乘著歌聲的翅膀」「獨舞」「一鳴驚人」等創作,再再彰顯出她的熱情與在繪畫上的努力孜孜不倦精神。畫家黃翠玉老師於中油公司退休後,和先生邱仁發在三地門的休閒農園享受田園生活之樂外,並在友人推薦下開啟了年輕時的夢想-對繪畫的追求,在天資聰穎與努力不懈下夢想成真,作品「老幹新枝」、「我要飛向青天」是近期代表作,目前為中美文化藝術交流協會會員。
女性主義藝術家劉亭蘭為美國普大藝研所碩士,作品榮獲高雄市立美術館典藏。個展於中國北京、日本神戶、高雄市婦女館、屏東枋寮藝術村等。聯展於國際彩墨藝術大展、台灣當代一年展、第七屆國際世界水彩畫大展等,作品辨識度高「真實」「媚登峰」解譯了女性在職場的競與合。畫家陳武雄老師「星空系列」在白紙上以噴霧手法,慢慢地堆疊出份量感與厚實!為他所從事的「科學教育」開出一盞明燈外;也充分地發展成天文、科技、星空、宇宙的一環,美麗新視界。2024群英繪-藝術創作展,於高雄855藝術空間展出中,展期至2025年一月二十日止,歡迎大家前往參觀美的藝術饗宴。
名稱Name:「群英繪-藝術創作展」
展期Period:2024.12.30(一)~2025.1.20(一)
地點Place:高雄855藝術實驗空間(Kaohsiung 855 New Art Center, TAIWAN)
地址Address:高雄市鼓山區南屏路855號3F一1
開放時間Opening Hours:週二、週六 10:30~17:00(免費入場,採預約參觀與導覽)
展出類別Category:油畫、水墨、複合媒材、裝置藝術
獨立策展人Curator:吳瓊華 Wu,C.Christian Ph.D
主辦單位Organizer:美國德保羅大學 聖華藝術研究所
協辦單位Co-organizer:中美文化藝術交流協會
藝術家Artists:許宗達、邱晴菲、鄭守梅、吳慧蓮、杜麗珠、洪素梅、黃翠玉、劉亭蘭、陳武雄、吳瓊華
茶會及授贈典禮Opening Ceremony:2025.1.15(週三)10:30AM
媒體支持Media Support:E郵報Ewnews.net、八方新聞8news、IAP國際聯合報社gjlhb.cn
香飄書情揮筆蘊 玲傳畫意灑墨展 台灣藝韻綻放廣州中博會
【記者 吳慧蓮 綜合報導】
不僅在國內享有盛譽,在國際上也受到廣泛關注的台灣藝術名伶-郭香玲,以其獨樹一幟的水墨畫風,再次在2024年第十九屆中國國際中小企業博覽會上驚豔四座。此次,郭老師的水彩作品更被選為台灣館所有格版的主角,其大作【喜登高峰101大樓】更是成為眾人矚目的焦點。
此次郭香玲老師的作品之所以能如此引人注目,在於其常能將東方水墨的深邃意境與西方水彩的鮮明色彩完美融合,創造出獨樹一幟的藝術風格。透過細膩的筆觸和豐富的色彩層次,她將傳統水墨的寫意與現代水彩的寫實巧妙結合,呈現出既具東方韻味又充滿現代感的藝術作品。
作品主題多元 意境深遠
本次展出的作品主題多元,涵蓋了山水、花鳥、人物等傳統水墨題材,同時也融入了現代都市的元素。例如,其代表作【喜登高峰101大樓作品】,以水墨的筆墨勾勒出台北101大樓的雄偉壯觀,同時又以水彩的暈染表現出城市夜景的璀璨奪目。這幅作品不僅展現了郭大師對傳統水墨的深厚功底,更反映了她對現代都市生活的獨特見解。除了山水畫,郭香玲老師的書法作品也同樣令人印象深刻。她將書法與繪畫結合,創造出獨特的「書畫合璧」的藝術形式。其書法作品用筆剛勁有力,結體嚴謹,字字珠璣,充分展現了中國書法的韻律之美。
文化交流 促進兩岸情誼 藝術與商業的完美結合
郭香玲老師此次在廣州中博會上的展出,不僅是一場藝術盛宴,更是一次跨越海峽的文化交流。展出的作品不僅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同時也具備一定的商業價值,其作品近年來在市場上備受追捧,讓許多收藏家都對郭香玲老師的作品情有獨鍾。此次在廣州中博會上展出,不僅讓廣州民眾亦能親近台灣藝術創作家,亦為台灣的文化產業注入了新的亮點。郭香玲老師將書法作品「同文同種、同根同源、海納百川」贈予廣東省相關領導,表達了對兩岸文化交流的殷切期望。致贈單位有:廣東省工業和信息化廳二级巡視員程有根、廣東省中國中小企業博覽會事務局副局長王福秀、廣東省人民政府台灣事務辨公室经濟處副處長雷雨田等。老師用中國傳統藝術文化,作為兩岸的柔性文化交流。這一舉動,不僅增進了兩岸人民的友誼,也為兩岸文化交流注入了新的活力。
展覽現場互動熱烈 現場揮毫展大師功力
展覽期間,許多觀眾都被她作品中的意境所打動,並踴躍索取畫作限量明信片。大師級的水墨作品,不僅僅是展演了藝術,更是一種中華文化的傳承。尤其每日下午3:00的現場揮毫,更是讓參觀民眾紛紛駐足欣賞郭香玲老師的創作功力,並熱烈與老師進行互動交流。廣州人民對台灣創作者的藝術才華讚不絕口。此次郭香玲老師作品在廣州中博會上的成功展出,再次證明了藝術的魅力,也為台灣的文化藝術走向世界舞台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上海靜安開幕《山海遇知音》畫展 藝術家以作品探索宇宙與生命
【記者 李力安 上海報導】
2024年11月6日,由世界文創產學經貿協會(WCECA)指導,環球小金人®百大名家國際機構主辦,主席吳慧蓮理事長與上海策展人楊紅共同籌辦的《山海遇知音》畫展,在上海靜安錦江暻閣酒店隆重開幕。開幕式上,來自藝術、文化界的嘉賓雲集,現場氣氛熱烈且溫馨,觀眾沉浸在一場視覺與心靈的藝術饗宴中。
本次展覽展出三十餘幅由當代藝術家田芒子與朱格菲創作的油畫作品。作品靈感源自中國經典文化典籍《山海經》,融合現代藝術手法與傳統哲學,展示了藝術與文化的跨界碰撞。這些作品不僅向全球觀眾呈現了中華文化的深厚底蘊,也彰顯了當代藝術的創新表現。
展期自2024年11月6日至11月23日,並設有線上展覽持續開放。主辦單位透露,未來計畫將把該展覽拓展至其他國際城市,讓更多國際觀眾通過藝術感受中華文化的獨特魅力與時代精神。
文化與藝術的完美融合
贊助方上海芮邦醫院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楊紅(著名策展人)在開幕式上表示,本次展覽的一大特色是將中國傳統文化與現代藝術語言巧妙結合。展覽中,從「女媧補天」到「愚公移山」等中國經典故事,通過兩位藝術家的獨特視角與創作手法,賦予這些故事新的時代意涵。整個展覽既是對傳統文化的致敬,也是一種對當代人類挑戰與願景的深刻表達。
承辦單位——「上海靜安錦江暻閣Ginco酒店」作為展覽場地,亦以其國際化設計理念和對自然與身心靈平衡的重視而著稱。該酒店由錦江酒店(中國區)旗下的中法設計師團隊耗時三年精心打造,是一個集寧靜、健康與感官享受於一體的藝術空間,與展覽的東方美學相得益彰。
藝術家與作品的深刻內涵
《山海遇知音》以東方謐境的神話傳說為出發點,田芒子與朱格菲兩位藝術家以創新手法呈現中國傳統文化的智慧結晶。田芒子提到,他的創作靈感來自於對宇宙與生命的深層思考,而朱格菲則專注於東西方文化的碰撞與融合,致力於以藝術構建文化對話的橋樑。兩位藝術家透過作品《奇點》、《大弈射日》、《不周山》、《知音》及《女媧造人》等,將中國古老神話與現代藝術語言巧妙結合,並引發觀眾對生命與宇宙的深刻反思。
田芒子,當代藝術家,畢業於魯迅美術學院並留校執教,作品以現代主義風格為主,曾多次參與國內外展覽,其作品被博物館、美術館及私人藏家收藏。朱格菲,自幼學習油畫,並在新加坡ACE學院獲得國學碩士學位,她的創作涵蓋女媧系列、敦煌系列等,作品以東西方哲學為基礎,呈現出強烈的文化對話。
展覽的社會意義與文化價值
國際策展人、環球小金人®百大名家主席、WCECA理事長吳慧蓮在開幕式上表示,《山海遇知音》不僅是一場藝術展覽,更是一場跨文化的思想交流。展覽旨在呼籲觀眾重新審視人類與自然的關係,並提倡和平與共融的生活理念。吳慧蓮強調,通過此次展覽,期望不僅讓更多國際觀眾認識並欣賞中華文化,也能激發全球範圍內的文化創新與合作。
環球小金人®百大名家國際機構及世界文創產學經貿協會WCECA,長期致力於推動文化藝術與產業的融合,致力於打造全球藝術生態圈。該機構積極舉辦藝術展覽、文化論壇及創新活動,為全球文化交流與發展搭建橋樑,促進傳統文化的現代化與國際化。
本次展覽的成功舉辦,無疑為全球觀眾提供了一個深刻了解中國傳統文化與現代藝術融合的機會,並為未來的文化創新與交流開啟了新的篇章。
展覽資訊:
• 指導單位:世界文創產學經貿協會WCECA、國際策展人吳慧蓮
• 主辦單位:世界文創產學經貿協會WCECA、環球小金人®百大名家國際機構
• 策展人:楊紅
• 贊助單位:上海芮邦醫院管理有限公司
• 承辦單位:上海芮邦醫院管理有限公司、上海靜安錦江暻閣Ginco酒店、上海朱氏文化傳媒有限公司
• 藝術家:田芒子、朱格菲
• 展覽地點:上海靜安暻閣酒店(上海市靜安區膠州路339號)
• 展覽期間:實體展:2024年11月6日(三)至11月16日(六)、線上展
• 開幕茶會:2024年11月6日週三下午二點到下午五點
紀念人間國寶漢寶德 宗博館「漢先生畫重點」特展開幕
【記者 吳慧蓮 新北市報導】
被譽為「台灣現代建築思想啟蒙者」的漢寶德,不只是建築界泰斗,也對文化藝術界及博物館界影響深遠,世界宗教博物館為紀念首任館長逝世10週年,即日起至12月29日推出「漢先生畫重點:從漢先生的視角看建築」特展,讓觀眾彷彿置身於一座座宗教聖地中,感受宗教建築與信仰的藝術價值,體會信仰帶來的心靈感動。
文化部今年攜手國立歷史博物館、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世界宗教博物館、國立臺南藝術大學漢寶德紀念館、國立臺灣博物館,聯合5館舉辦「漢寶德館長逝世10週年紀念展」,共同追憶這位跨領域的人間國寶。位於新北市永和區的世界宗教博物館規畫這檔特展,結合展場的十大宗教建築模型、影像紀錄、年表,重現漢寶德生前擔任首任館長時的理念與遠見。
靈鷲山開山住持、世界宗教博物館創辦人心道法師,秉持「尊重每一個信仰,包容每一個族群,博愛每一個生命」的理念,歷經十多年籌備,2001年11月9日正式開館,2002年邀請漢寶德擔任第一任館長,兩人成為至交好友。靈鷲山開山聖殿的字,就是出自漢寶德之手。
「宗教建築是了解一個宗教精神最直接的媒介。」漢寶德提出宗教建築展的構想,作品由塑像藝術家林健成藝術團隊打造,這個區域的展示及燈光由姚仁喜、姚仁恭設計。2003年策畫第一個主題展覽「虛擬聖境:世界宗教建築縮影」,結合宗教精神與建築藝術,藉由模型重現宗教建築的靈魂,闡述教義所構築的超凡「聖境」,大受歡迎,成為宗博館常設展。
向漢寶德致敬!世界宗教博物館館長馬幼娟表示,這次特展是以漢寶德在宗博館的歲月為經,宗教建築模型展的誕生為緯,希望透過漢先生的視角,讓更多人了解宗教建築的深刻意義,藉由模型展示,觀眾能在輕鬆的氛圍中了解宗教建築如何成為信仰的具象表達,並重新思考信仰的核心價值。
展場的十大宗教建築模型,從哥德式的夏特大教堂到印度教金廟都有,以1比30或1比50的比例細緻呈現,觀眾得以跳脫仰望讚歎的視角,看到建築布局與細節,巧妙的是,模型內部的微縮攝影機將影像投射在銀幕上,模擬進入建築物內部的視角與感官,讓觀眾有進入神殿的身臨其境之感,體會建築藝術與信仰靈魂的交織之美,是一場視覺與心靈的饗宴,更是一份對漢寶德館長的深情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