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飄書情揮筆蘊 玲傳畫意灑墨展 台灣藝韻綻放廣州中博會
【記者 吳慧蓮 綜合報導】
不僅在國內享有盛譽,在國際上也受到廣泛關注的台灣藝術名伶-郭香玲,以其獨樹一幟的水墨畫風,再次在2024年第十九屆中國國際中小企業博覽會上驚豔四座。此次,郭老師的水彩作品更被選為台灣館所有格版的主角,其大作【喜登高峰101大樓】更是成為眾人矚目的焦點。
此次郭香玲老師的作品之所以能如此引人注目,在於其常能將東方水墨的深邃意境與西方水彩的鮮明色彩完美融合,創造出獨樹一幟的藝術風格。透過細膩的筆觸和豐富的色彩層次,她將傳統水墨的寫意與現代水彩的寫實巧妙結合,呈現出既具東方韻味又充滿現代感的藝術作品。
作品主題多元 意境深遠
本次展出的作品主題多元,涵蓋了山水、花鳥、人物等傳統水墨題材,同時也融入了現代都市的元素。例如,其代表作【喜登高峰101大樓作品】,以水墨的筆墨勾勒出台北101大樓的雄偉壯觀,同時又以水彩的暈染表現出城市夜景的璀璨奪目。這幅作品不僅展現了郭大師對傳統水墨的深厚功底,更反映了她對現代都市生活的獨特見解。除了山水畫,郭香玲老師的書法作品也同樣令人印象深刻。她將書法與繪畫結合,創造出獨特的「書畫合璧」的藝術形式。其書法作品用筆剛勁有力,結體嚴謹,字字珠璣,充分展現了中國書法的韻律之美。
文化交流 促進兩岸情誼 藝術與商業的完美結合
郭香玲老師此次在廣州中博會上的展出,不僅是一場藝術盛宴,更是一次跨越海峽的文化交流。展出的作品不僅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同時也具備一定的商業價值,其作品近年來在市場上備受追捧,讓許多收藏家都對郭香玲老師的作品情有獨鍾。此次在廣州中博會上展出,不僅讓廣州民眾亦能親近台灣藝術創作家,亦為台灣的文化產業注入了新的亮點。郭香玲老師將書法作品「同文同種、同根同源、海納百川」贈予廣東省相關領導,表達了對兩岸文化交流的殷切期望。致贈單位有:廣東省工業和信息化廳二级巡視員程有根、廣東省中國中小企業博覽會事務局副局長王福秀、廣東省人民政府台灣事務辨公室经濟處副處長雷雨田等。老師用中國傳統藝術文化,作為兩岸的柔性文化交流。這一舉動,不僅增進了兩岸人民的友誼,也為兩岸文化交流注入了新的活力。
展覽現場互動熱烈 現場揮毫展大師功力
展覽期間,許多觀眾都被她作品中的意境所打動,並踴躍索取畫作限量明信片。大師級的水墨作品,不僅僅是展演了藝術,更是一種中華文化的傳承。尤其每日下午3:00的現場揮毫,更是讓參觀民眾紛紛駐足欣賞郭香玲老師的創作功力,並熱烈與老師進行互動交流。廣州人民對台灣創作者的藝術才華讚不絕口。此次郭香玲老師作品在廣州中博會上的成功展出,再次證明了藝術的魅力,也為台灣的文化藝術走向世界舞台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上海靜安開幕《山海遇知音》畫展 藝術家以作品探索宇宙與生命
【記者 李力安 上海報導】
2024年11月6日,由世界文創產學經貿協會(WCECA)指導,環球小金人®百大名家國際機構主辦,主席吳慧蓮理事長與上海策展人楊紅共同籌辦的《山海遇知音》畫展,在上海靜安錦江暻閣酒店隆重開幕。開幕式上,來自藝術、文化界的嘉賓雲集,現場氣氛熱烈且溫馨,觀眾沉浸在一場視覺與心靈的藝術饗宴中。
本次展覽展出三十餘幅由當代藝術家田芒子與朱格菲創作的油畫作品。作品靈感源自中國經典文化典籍《山海經》,融合現代藝術手法與傳統哲學,展示了藝術與文化的跨界碰撞。這些作品不僅向全球觀眾呈現了中華文化的深厚底蘊,也彰顯了當代藝術的創新表現。
展期自2024年11月6日至11月23日,並設有線上展覽持續開放。主辦單位透露,未來計畫將把該展覽拓展至其他國際城市,讓更多國際觀眾通過藝術感受中華文化的獨特魅力與時代精神。
文化與藝術的完美融合
贊助方上海芮邦醫院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楊紅(著名策展人)在開幕式上表示,本次展覽的一大特色是將中國傳統文化與現代藝術語言巧妙結合。展覽中,從「女媧補天」到「愚公移山」等中國經典故事,通過兩位藝術家的獨特視角與創作手法,賦予這些故事新的時代意涵。整個展覽既是對傳統文化的致敬,也是一種對當代人類挑戰與願景的深刻表達。
承辦單位——「上海靜安錦江暻閣Ginco酒店」作為展覽場地,亦以其國際化設計理念和對自然與身心靈平衡的重視而著稱。該酒店由錦江酒店(中國區)旗下的中法設計師團隊耗時三年精心打造,是一個集寧靜、健康與感官享受於一體的藝術空間,與展覽的東方美學相得益彰。
藝術家與作品的深刻內涵
《山海遇知音》以東方謐境的神話傳說為出發點,田芒子與朱格菲兩位藝術家以創新手法呈現中國傳統文化的智慧結晶。田芒子提到,他的創作靈感來自於對宇宙與生命的深層思考,而朱格菲則專注於東西方文化的碰撞與融合,致力於以藝術構建文化對話的橋樑。兩位藝術家透過作品《奇點》、《大弈射日》、《不周山》、《知音》及《女媧造人》等,將中國古老神話與現代藝術語言巧妙結合,並引發觀眾對生命與宇宙的深刻反思。
田芒子,當代藝術家,畢業於魯迅美術學院並留校執教,作品以現代主義風格為主,曾多次參與國內外展覽,其作品被博物館、美術館及私人藏家收藏。朱格菲,自幼學習油畫,並在新加坡ACE學院獲得國學碩士學位,她的創作涵蓋女媧系列、敦煌系列等,作品以東西方哲學為基礎,呈現出強烈的文化對話。
展覽的社會意義與文化價值
國際策展人、環球小金人®百大名家主席、WCECA理事長吳慧蓮在開幕式上表示,《山海遇知音》不僅是一場藝術展覽,更是一場跨文化的思想交流。展覽旨在呼籲觀眾重新審視人類與自然的關係,並提倡和平與共融的生活理念。吳慧蓮強調,通過此次展覽,期望不僅讓更多國際觀眾認識並欣賞中華文化,也能激發全球範圍內的文化創新與合作。
環球小金人®百大名家國際機構及世界文創產學經貿協會WCECA,長期致力於推動文化藝術與產業的融合,致力於打造全球藝術生態圈。該機構積極舉辦藝術展覽、文化論壇及創新活動,為全球文化交流與發展搭建橋樑,促進傳統文化的現代化與國際化。
本次展覽的成功舉辦,無疑為全球觀眾提供了一個深刻了解中國傳統文化與現代藝術融合的機會,並為未來的文化創新與交流開啟了新的篇章。
展覽資訊:
• 指導單位:世界文創產學經貿協會WCECA、國際策展人吳慧蓮
• 主辦單位:世界文創產學經貿協會WCECA、環球小金人®百大名家國際機構
• 策展人:楊紅
• 贊助單位:上海芮邦醫院管理有限公司
• 承辦單位:上海芮邦醫院管理有限公司、上海靜安錦江暻閣Ginco酒店、上海朱氏文化傳媒有限公司
• 藝術家:田芒子、朱格菲
• 展覽地點:上海靜安暻閣酒店(上海市靜安區膠州路339號)
• 展覽期間:實體展:2024年11月6日(三)至11月16日(六)、線上展
• 開幕茶會:2024年11月6日週三下午二點到下午五點
紀念人間國寶漢寶德 宗博館「漢先生畫重點」特展開幕
【記者 吳慧蓮 新北市報導】
被譽為「台灣現代建築思想啟蒙者」的漢寶德,不只是建築界泰斗,也對文化藝術界及博物館界影響深遠,世界宗教博物館為紀念首任館長逝世10週年,即日起至12月29日推出「漢先生畫重點:從漢先生的視角看建築」特展,讓觀眾彷彿置身於一座座宗教聖地中,感受宗教建築與信仰的藝術價值,體會信仰帶來的心靈感動。
文化部今年攜手國立歷史博物館、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世界宗教博物館、國立臺南藝術大學漢寶德紀念館、國立臺灣博物館,聯合5館舉辦「漢寶德館長逝世10週年紀念展」,共同追憶這位跨領域的人間國寶。位於新北市永和區的世界宗教博物館規畫這檔特展,結合展場的十大宗教建築模型、影像紀錄、年表,重現漢寶德生前擔任首任館長時的理念與遠見。
靈鷲山開山住持、世界宗教博物館創辦人心道法師,秉持「尊重每一個信仰,包容每一個族群,博愛每一個生命」的理念,歷經十多年籌備,2001年11月9日正式開館,2002年邀請漢寶德擔任第一任館長,兩人成為至交好友。靈鷲山開山聖殿的字,就是出自漢寶德之手。
「宗教建築是了解一個宗教精神最直接的媒介。」漢寶德提出宗教建築展的構想,作品由塑像藝術家林健成藝術團隊打造,這個區域的展示及燈光由姚仁喜、姚仁恭設計。2003年策畫第一個主題展覽「虛擬聖境:世界宗教建築縮影」,結合宗教精神與建築藝術,藉由模型重現宗教建築的靈魂,闡述教義所構築的超凡「聖境」,大受歡迎,成為宗博館常設展。
向漢寶德致敬!世界宗教博物館館長馬幼娟表示,這次特展是以漢寶德在宗博館的歲月為經,宗教建築模型展的誕生為緯,希望透過漢先生的視角,讓更多人了解宗教建築的深刻意義,藉由模型展示,觀眾能在輕鬆的氛圍中了解宗教建築如何成為信仰的具象表達,並重新思考信仰的核心價值。
展場的十大宗教建築模型,從哥德式的夏特大教堂到印度教金廟都有,以1比30或1比50的比例細緻呈現,觀眾得以跳脫仰望讚歎的視角,看到建築布局與細節,巧妙的是,模型內部的微縮攝影機將影像投射在銀幕上,模擬進入建築物內部的視角與感官,讓觀眾有進入神殿的身臨其境之感,體會建築藝術與信仰靈魂的交織之美,是一場視覺與心靈的饗宴,更是一份對漢寶德館長的深情紀念。
大師光影 台灣呈現:廣田泉鐵道攝影大展
【記者 吳慧蓮 綜合報導】
回蕩著汽笛 駛向夢想——鐵道大師廣田泉與STC的光影交織
鐵道攝影大師廣田泉,以其獨具匠心的視角與深厚情感,透過鏡頭捕捉的不僅是列車穿越時光的軌跡,更是夢想與情感交織的瞬間。廣田泉的作品,無論是光影的變幻,還是鐵道的縱深,都充滿了無限的故事與靈魂,宛如列車在夜幕中駛向未來,追尋著一個又一個不斷延伸的夢想。
廣田泉老師與STC的深厚情誼可追溯至2016年,當時在CP+攝影展上展開了首次合作,也標誌著STC品牌在日本市場的重要突破。自此以後,兩者的合作不斷深入,光影交織,彼此的默契與信任也在不斷進化。正如廣田泉所言,STC濾鏡不僅突破了他對傳統濾鏡的認知,更令他感受到這是一個「進擊的濾鏡」,每年都在技術上持續精進與創新。
此次攝影展將帶領觀眾穿越光與影、夢想與時光交織的世界。由台灣的STC攜手Olympus,廣田泉老師的作品不僅展示了鐵道攝影的極致美感,還表現了他對台灣的深厚情感與對攝影藝術的無限熱忱。誠摯邀請大家來一同欣賞這些充滿靈感與感動的影像,感受那穿越時光與光影的永恆瞬間。
STC創辦人談展覽背後的故事
STC創辦人分享了舉辦此展覽的深刻意義。他提到:「這是一個承諾與感謝的展覽。」回憶起2014年首次參加日本CP+攝影展時,STC作為唯一的台灣廠商,攤位小而簡陋,且缺乏知名度。當時,廣田泉老師便在眾多攤位中,駐足長時間關注STC的濾鏡技術,並在之後帶領他的學生們來到STC的攤位,聽他解釋濾鏡的技術規格。這一舉動讓創辦人深受感動。隨後,兩人建立了深厚的友誼,每年都在CP+展會中互相交流,並一同參加其他活動。
然而,當廣田泉老師告訴他自己被診斷出癌症時,創辦人深受打擊。他許下承諾,要在台灣為老師辦一場攝影展,並鼓勵他儘快康復。廣田泉老師也表達了他對台灣的喜愛,並期待這場展覽能夠實現。雖然廣田泉老師已於去年過世,但這份承諾依然未曾改變。經過長時間與老師家人、日本知名攝影師以及Olympus總公司的協調,終於實現了這個願望。
展覽資訊:
展覽名稱:廣田泉鐵道攝影作品展
展覽日期:2024年11月24日(日)至12月15日(日)
開放時間:每天 11:00~19:00(免費入場)
公休日:12月4日(一)
開幕日特別說明:11月24日(開幕日)14:00後開放入場
展覽地點:OLYMPUS PLAZA TAIPEI
台北市大同區迪化街一段142號(二進1F+2F)
此次展覽,將是一次難得的藝術饗宴,觀眾不僅能夠欣賞到廣田泉老師的珍貴作品,還可以藉此機會了解他對攝影的深厚理解與情感。開幕當日,老師的家人及朋友也將蒞臨現場,並邀請了日本知名寫真家諏訪先生與在場的攝影愛好者共同回顧廣田泉老師的藝術生涯,這無疑是一場值得期待的文化盛事。
誠摯邀請您在這段難得的時光,與我們一同回顧並致敬這位鐵道攝影大師的光影之旅。
穿越百年町屋 探索山海圳的跨界藝術之旅
【記者 吳慧蓮 台北報導】
打開山海圳,一條見山望海的國家級綠道
你是山派還是海派呢?山海圳國家綠道是一條山海通行的雙向道,從海望向山.是一段海拔垂直攀升3,952公尺的旅途;從山走向海,沿途交錯豐富的水路景觀,穿越溪流大圳與濕地,一路抵達出海口。山海圳國家綠道是由民間倡議、國家發展委員會規劃,交由林業保育署整合14個機關共同串連完成的長距離步道,全長177公里,從海拔0公尺的台江內海爬升至3,952公尺的玉山山巔,見證了臺灣的島嶼身世,更展現了族群文化的豐富多樣性,堪稱是「溯源臺灣風土的朝聖之路」。
百年町屋化身長距離步道,一個房間一段風景
展覽結合產、官、學、藝界夥伴跨界合作,由林業保育署主辦、勤美璞真文化藝術基金會受託執行、孩在 Hi!Kidult 共同策劃,邀請臺灣十組跨領域創作團隊,以山海圳國家綠道為主題,共同打造情境式體驗空間。保育小站建物原為日治時期總督府山林課的宿舍群,展場空間巧妙運用日式宿舍的民居結構,將每個房間轉換成主題式展間,分別以山海圳四大路線為主軸,引導觀者來趟山海圳的藝術之旅,結合鄰近的【勤美0km山物所】,成為城市生活切入山林藝文想像的起點。
10組創作者跨界共創,開啟對自然的想像維度
魏少君、臍加厝手路金工、趙麗萍、感官花子、馮志銘、高啟舜、肯園、Fafa、PÊIHU、Phytooo等十組創作者,橫跨纖維編織、剪紙、金工、刺繡、景觀植栽、攝影、插畫、香氛、聲音等領域,他們將田野採集的山海圳探訪經驗,轉化成不同形式的創作,希望讓參觀民眾身歷其境,走進《找一步》展間,搶先體驗山海圳隱藏其中的獨特風景。
【找一步 Hike and Seek】山海圳跨界創作展
展覽日期:2024/11/9-2025/5/11
開放時間:週二~週日11:00~18:00(周一公休)
地址:保育小站-台北市大安區金山南路二段203巷24號